双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6-12-13 08:53:58.0

第一篇 现实基础


一、“十五”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澳门金沙城中心、市政府克服了前期主导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后期抢抓并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粮食主产区的机遇,全力推进“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奋斗目标,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的主线,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5年的任务,这一时期是澳门金沙城中心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改革开放步伐迈得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澳门金沙城中心生产总值继2002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后,2004年达到136.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总量目标,预计2005年可实现16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预计200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美元左右,五年年均增长13%左右。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粗具规模

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的29.4:38:32.6调整到2005年的26:47.6:26.4。农业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以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了推进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步伐,粮经饲比例达到85.213.61.2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电力、钢铁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预计澳门金沙城中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5.8亿“十五”年均递增15.4%;澳门金沙城中心工业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13户,是九五时期的6澳门金沙城中心已有省级技术中心5;澳门金沙城中心煤炭产量达到1900万吨,比“九五”期末提高900万吨;发电量完成40.8亿度,比“九五”期末增长23%,仅这二个行业增加值占当年澳门金沙城中心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十五”期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机遇,全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五年间,澳门金沙城中心共争取政策性资金7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8亿元,是“九五”投资总量的2倍左右。五年间,澳门金沙城中心新上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53项,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9项;不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超过“九五期间3倍以上。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一是新建了城市环路,改造了新兴大街、东西平行路、春城路、七、八马路、益人路、双福路等10多条城市道路以及中心站立交桥,改建拓宽了黑鱼泡桥;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由2000年的3.3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3.8平方米。二是完成了三水源、城市应急供水、龙头桥水库及寒葱沟水库主体工程等大型水源、饮水工程建设;改造了城区部分供水管网,基本解决了市区居民吃水难的问题,使城市供水能力达到6万吨/日,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县城供水条件有所改善。三是建成了益寿山、新兴等广场,建设了翠峰阁展览馆,增加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四是城市公交车线路由过去的11条增至20条,公交车发展到无人售票、IC卡计费等豪华巴士。五是建成了一座垃圾中转站和一处垃圾处理厂,提高了垃圾处理率。部分城市居民用上了煤气。七是实施了绿化工程。城市绿化率由“九五”时期的28.5%提高到33.9 %,人均公共绿地达7.51平方米。八是住宅建设规模大,其中仅沉陷区治理一、二期工程开工54万平方米,已完成投资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九五”期末的15平方米提高到18.3平方米。

——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十五”期间,以“卸包袱、转机制、活存量、增效益”为目标的产权制度改革攻坚战,使澳门金沙城中心原有的427户国有企业(市属194户,县属233户),全部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其中70%以上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私有私营三种主推模式的改革,市属企业改制面接近100%;通过破产等多种方式共化解各类债务30多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试点过渡,使澳门金沙城中心3万余名国企职工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并得到了相应的经济补偿。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2005年,澳门金沙城中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5亿美元,年均递增40.2%,比“十五”计划年均增长6 %的预期目标提高了34.2个百分点。五年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是前9年总和(23.76亿元)的6.3倍。先后引进了建龙、鲁能、国电、大唐、香港力丽、吉林亚泰、天津环渤海等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澳门金沙城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3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13个,GAP标准化北药生产基地4个,省级专业孵化器1个,专利授权量累计489件,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超过85%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发展较快,学前一年教育普及率由2000年的50%提高到85%;“两基”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校生人数比2000年翻了一番,毛入学率已达43.9%,位居全省前列;职业教育取得新进展,创建了3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教育有了新的起步,创建了黑龙江农垦农业教育技术学院、黑龙江煤炭职业学院;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五年共投入资金2.2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校118所,总面积达到2.9万平方米。完成中小学三年布局调整规划,学校总数由原来的750所调整为365所。实施了“爱心助学”工程,有10余万名大中小学生得到资助;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五年间,重点建设和改建了市中心血站、人民医院、中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120急救中心等项目,县级医院、中医院、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区、县镇卫生院相继建成,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疾病防疫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旅游事业发展迅速。澳门金沙城中心新上旅游景区开发项目32个,其中已有8个景区达到接待游客的标准;现有旅行社6家,星级饭店5家,实现旅游总收入2.1亿元。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搬迁市区43家煤场,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治理冒黑烟锅炉209台。工业污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广播电视发展步伐加快。有线电视实现省市县联网,入户总数达到7.6万户,比“九五”增加5.6万户;传输有线电视节目套数翻一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广播编采播全部采用数字音频工作站网络系统、电视编采播设备数字化率达到35%;电视新闻节目实现硬盘化播出;广播电视发送设备实现固态化更新改造率达到98%体育事业取得较大成绩。群众体育工作连续在九运会、十运会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先进单位,竞技体育在全省第十届运动会上获得16枚金牌。体育场馆逐步完善,已将危房游泳馆改造为综合训练馆;增加了社区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所和器材;“十五”期间累计销售体育彩票17.5亿元。档案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澳门金沙城中心各级各类档案馆达到13个,馆库面积达到5815平方米,共保存档案、资料27万册、照片2.4万张。人才素质得到提高。公务员、专业干部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00元,比“九五”末增长1倍多,年均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4元,比“九五”末增长61.6%,年均增长10%。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恩格尔系数比2000年下降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向住房、轿车、文化娱乐、时装等更高消费方向发展。百户家庭成套家具、摩托车、家用电脑、私人汽车、移动电话均比“九五”末期提高了一倍以上。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澳门金沙城中心有10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有6万名国企下岗职工实现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有10万名职工、11万名困难群众纳入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1.34万名特困职工实现了脱贫。

回顾“十五”时期,双鸭山经历了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发展机制的重大转换,发展模式的重新确立这样一个重要历程,是澳门金沙城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澳门金沙城中心、市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得益于澳门金沙城中心人民的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从积累的经验看,一是明确的发展思路和抢抓机遇的意识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十五”期间,澳门金沙城中心、市政府提出了强化招商引资,特别是招引战略投资伙伴,加大环境改善的力度等一系列明确的工作思路,使澳门金沙城中心上下紧紧围绕这一方向和目标,不断强化机遇意识,特别是十五后期,抢抓国家支持老工业振兴的政策机遇,谋划多年的一批重大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批准和资金支持;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落户双鸭山。二是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重点和战略目标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和快发展。“十五”期间,澳门金沙城中心、市政府经过探索和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载体是项目,经济大发展靠大项目,上大项目必须招大商的战略思想,因此,澳门金沙城中心、市政府相继提出了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三个百项工程”、“双百双十工程”等发展重点,经过几年的推进,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成为经济高增长的重要支撑。同时,根据澳门金沙城中心发展现状及城市特点,把建设煤电化基地和山水生态城作为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不仅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环保、生态、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城市面貌大大改观,也为经济快发展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工作和精神面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和快发展。随着一批立市、立县、立区大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特别是澳门金沙城中心正确的干部用人导向和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全省看项目、议振兴、谋发展拉练检查的结果,使双鸭山的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和未来,澳门金沙城中心人民精神振奋,更加坚定了信心,从而促进双鸭山经济由“追赶战略”向“赶超战略”的转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难度大;资源富集但勘探程度低;交通、城市道路、供排水设施、水资源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矛盾仍然突出;稳定、就业和困难群体方面的压力较大;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节约保护的矛盾仍然较严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人口素质不高和人才短缺成为发展的障碍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努力加以解决。


第二篇  发展思路


一、发展环境

从国际上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范围内的联合与协作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而且会更加紧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据预测,世界原油价格短期内仍将在高位运行,寻求煤炭代替石油的愿望越发强烈。中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挤入的市场,这种形势为我们利用国际资金、技术以及承接产业转移都将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从国内看,“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处在发展模式转型、体制深层转轨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我国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贸易体系,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和对世界的经济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内需和进口将不断扩大;面临国内政治稳定,劳动力优势明显,外汇储备和国际直接投资水平较高的有利形势。

  从我省和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实际情况看,有利因素更多一些。全省现在面临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改造和国家发展粮食主产区的机遇,同时还面临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接续产业的机遇。这期间,和能源相关的煤炭及其他产品自然成为稀缺的东西,所以价格上涨、供需矛盾突出。一些有识之士和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纷纷把目标转向资源型城市,这既符合客观规律,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也是双鸭山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同时,全省经济发展将延续“十五”的高速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约10%以上的增速,其拉动作用比较明显;西部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建设煤电化基地的战略设想与澳门金沙城中心建设四大基地的思路相一致,根据目前项目储备和建设情况,在省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将得到较快的发展;澳门金沙城中心近两年开工建设的大项目大多在“十一五”期间投达产,是支撑澳门金沙城中心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加之规划“十一五”期间拟上的项目,投资同样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不利因素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等。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生态、平安、和谐双鸭山为目标,以招商上项目为总牵动力,突出发展主题,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延伸煤炭、钢铁、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条,打造煤电、煤化工、钢铁、绿色食品加工四大基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支持并做强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绿色食品加工、建材六大产业,逐步实现资源转化、结构转优、体制转轨、城市转型。努力把双鸭山建设成为资源深度开发,产业特色突出,区域一体发展,生态恢复良好,城市品位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新兴城市。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十一五”时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六项原则:

必须坚持把招商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重点招引煤化工等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及出口创汇型项目,招引国内及世界500强企业。围绕延伸优势产业链条,扩大招商。加快园区招商步伐,推动引资企业向市域优势产业集中,实现规模效益。

必须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财政增收、就业增加、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作为发展的重要标准。

  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要大上、多上、快上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市域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的项目;要缓上论证不充分、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坚决不上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项目;坚决关停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优先。坚持开发、保护、节约并重,真正把资源作为资本科学利用和运用,实现生产规模化、产业园区化、效益最大化和环境最优化。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深度开发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确保有限资源得到合理保护、科学开发和永续利用。

必须坚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必须坚持加强区域协作。按照区域联动、地企联手、企企联合的思路,依托双矿集团、双电公司、农垦、森工等中省直企业和单位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产业对接,引导和鼓励区域间产业分工和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共同发展。打破区域界限、体制束缚,促进区域内资源、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无障碍合理流动。要在开发区和园区建设、项目引进、政策争取等方面与中省直企业加强合作,形成合力。


第三篇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澳门金沙城中心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平安、和谐双鸭山。建设生态双鸭山,要通过推进城边森林式,城区园林绿地化,努力形成“山水环绕、森林围城、公园城市”的生态景观风貌;建设平安双鸭山,努力创造5个环境,即:稳定的政治环境、安定的治安环境、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努力实现治安良好、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的目标。建设和谐双鸭山,坚持在发展中构建和谐,在和谐中加快发展,推进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保护群众利益的和谐、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的和谐、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整体素质提高的和谐。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耗能的基础上,澳门金沙城中心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0年力争达到 300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300美元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7%以上。澳门金沙城中心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20%左右。澳门金沙城中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

----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6.754.329;煤与非煤的比重调整到37。现代农业粗具规模,四大基地基本形成,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产业竞争力总体水平明显提升。

----社会全面进步,民生民计得到较大幅度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5%;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比“十五”期末提高1.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4平方米,比“十五”期末提高2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比“十五”期末提高4.5平方米。城乡就业水平提高,实现地区劳动就业供需基本平衡,澳门金沙城中心累计就业和再就业人数达到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每年不低于1.5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继续减少;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澳门金沙城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年产值4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家;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80%,一区三县实现“双高普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0%左右;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基本达到职普比例协调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建立一批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下岗职工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5万人;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公共卫生体系比较完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得到重点建设;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开发建设数字电视服务平台,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城市实现80%,市辖乡村实现50%,保障电视节目有效覆盖及安全优质播出;建立和完善以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及紧急救援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防震三大工作体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总人口控制在159万人以内。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协调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气质量得到提高。

三、2020年远景目标

202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左右,10年年均增长7.2%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00美元,2012年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目标。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00元和7750元。最终把双鸭山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市区风格迥异,县乡村屯各具特色,文化底蕴凸显,群众生活方便,交通便捷、山水环抱,绿树成荫,错落有致,景色迷人的煤电化山水生态城。


第四篇 战略布局

一、空间和产业布局

1、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从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原则,统筹考虑尖山地区和福利镇的一体化发展。通过协调推进,发挥两地共同辐射功能。统筹谋划供热、供气、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把推进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2、建设完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现有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龙冶金工业园、鲁能循环工业园区为主体,采取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相对分散和相对集中的开发区运营模式,带动集贤煤化工和鲁能煤电化以及铝业等重工业快速发展壮大,使之成为双鸭山经济快发展新的增长点。

针对澳门金沙城中心各个县区的不同特点,实施县区功能定位。集贤县要以构筑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做大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目标,建设相互依托、统筹发展的新型县城。宝清县要建设以资源集约化利用为特征的新兴工业城。友谊县要建成县场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县。饶河县要建成开发科学、生态一流、边贸兴旺、旅游发达的新型口岸,成为澳门金沙城中心对外开放的黄金通道和重要窗口尖山区要以发展城郊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目标,建成辐射澳门金沙城中心、带动三区、第三产业发达的中心城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宝山区要围绕现有资源优势建设煤炭工业走廊,依托区域内双矿、双电、建龙等大型企业,建设功能齐全、服务配套、城区面貌明显改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新兴城区。

按照上述功能定位,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区域”,力争用510年时间,实现产业集聚,连片发展。

----商贸流通产业区。包括尖山区、福利镇。依托原有的城市中心区优势,重点发展商业、物流、科教、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产业。特别是利用福利的区位优势,建设现代物流、商贸中心。

----农业产业化区。主要包括哈同公路集贤段跨过友谊县境内,延伸到宝清县宝清镇周边,建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区。立足区域资源,在现有的大豆、水稻、玉米深加工等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粮食深加工、畜牧养殖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项目,最大限度地拉伸产业链。

----煤化工业区。一是双矿集团东荣矿区、集贤东部升平煤矿、顺隆焦化、万邦焦化周边区域。依托东荣煤矿、顺发煤矿、东辉煤矿的煤炭资源以及两个焦化项目和煤炭液化预留区,重点发展煤炭开采及深加工。二是宝清朝阳煤田、七星河南煤田、大合镇煤田区域,依托丰富的褐煤资源和鲁能煤电化项目、国电、龙煤的煤电项目,重点建设煤电化或煤电铝产业带。

----饶河对外开放经济区。作为澳门金沙城中心开放型经济的窗口-饶河县,具有建成澳门金沙城中心对外窗口的优势和条件,是澳门金沙城中心走向世界、参与东北亚经济区域大循环的重要通道。要以基地建设、旅游为重点,通过将建成的旅游公路连接,成为双鸭山对外开放的前沿。

二、园区分布

按照澳门金沙城中心整体产业布局,重点建设三个工业循环经济园区,以此为启动点,带动澳门金沙城中心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实现资源减量化、废物再利用、能源可循环的目标,全力构建双鸭山节约型社会。一是建设双鸭山市烟煤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以东荣矿区为重点,加快园区内矿井建设,提高生产能力,为煤炭液化等煤化工项目的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双鸭山市褐煤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依托鲁能集团,建设褐煤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开发一系列褐煤精深加工项目,逐步实现园区内水、电、热、废的内部循环。三是双鸭山市冶金循环经济园区。依托建龙集团正在形成的铁矿、焦化、钢铁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冶炼、机械、化工、建材产业,最终实现水、煤气、高炉余热、铁矿石尾矿、废钢渣等能耗、废弃物、资源循环发展。


第五篇 战略重点


一、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采取规划先行、政府引导、量力而行、典型引路、循序渐进的方式加以推进。“十一五”期间要以友谊县、饶河县四排乡赫哲族村、宝清县七星泡镇、集贤县集贤镇同意村和尖山区安邦乡双兴村为县、乡(镇)、村三级试点的创建为核心,逐步推进。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准,制定符合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案、规划、标准、模块,县区规划要细化到村、屯、户,分期、分批推进。努力探索出一批在生产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生产方式;在乡村建设上塑造出一批风格迥异的乡村建筑;在素质上造就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粮食主产区建设。突出质量效益,重视粮食安全。在扩大优质粮种植面积、推广良种工程、注重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蔬菜和饲料作物生产面积,形成稳定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到2010年,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监测面积达到180万亩。“十一五”期间,围绕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群,重点建设六大区域性绿特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即:建设200万亩优质大豆生产基地、5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0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50万亩的烤烟、西瓜、红小豆、白瓜、北药等绿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30万亩城郊和出口基地型蔬菜生产基地、优质饲料饲草生产基地。

大力加强畜牧基地建设根据澳门金沙城中心资源、地域等优势,突出“二牛一猪”三大主导产业,以标准化建设为目标,注重畜产品安全,注重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10年,畜牧业占农业比重达到60%以上,农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75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0%。突出抓好基地建设。乳业要突出抓好以奶牛园区、小区、养牛大场(户)为主体的优质奶牛基地建设,争取到201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奶牛饲养量达到6.6万头,建设百头以上奶牛园区43个,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70%以上;全力实施百万头生猪工程。抓好二元种猪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到2010年,力争澳门金沙城中心建设存栏千头以上二元种猪场50个,澳门金沙城中心生猪饲养量达到390万头,同时,形成年出栏优质商品猪100万头规模的生猪供应基地;围绕北大荒牛业抓好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力争到201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肉牛饲养量达到87万头。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和水产养殖业。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按照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新机制的原则,扶持现有并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农牧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品牌,组建一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集团和绿色产业集团,重点支持阳霖、福源、宏达、北大荒牛业等现有龙头企业群的发展壮大。到201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农业企业中达到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标准的40户,达到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的15户,达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的3户。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01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机耕面积增加到500万亩,机械耕地和播种达到98%95%,农机标准化作业达到90%加快改造中低产田,201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旱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8万亩,郊区蔬菜田及经济作物田基本实现喷滴灌化;建设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初步完成龙头桥灌区的骨干工程和主要灌区的配套与改造工程,到2010年使澳门金沙城中心水田面积新增17.6万亩,达到56.5万亩。建设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201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以上;建设山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小河流防汛保障体系和安邦河堤防工程,新建堤防19.4公里,达到25.7公里;新建护岸3.05公里,达到4.5公里。2010年前建成后,可使市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标准。建设水土保持工程,2010年完成治理任务的4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39万公顷。

(二)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宝清县被省确定为劳动力转移试点县的机遇,加大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拓展转移就业渠道和空间,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大力实施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以及转移培训,提高素质;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整体水平。“十一五”期间,澳门金沙城中心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万人,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其中:转移到省会及大中城市的劳动力占转移劳动力总量的65%,每年新增出国劳务1000人以上。转移的劳动力以从事体力型为主向智力型的行业和服务业拓展。

(三)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抓住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通村公路改造工程的历史机遇,加快澳门金沙城中心通村公路建设,全力改善澳门金沙城中心农村公路状况,加快建立完善、畅通的农村公路交通体系。争取到201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不通公路的行政村全部打通,大部分通往行政村的公路达到硬化,努力打通部分乡镇通往自然屯公路。发展农村通信,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保等各项公共事业。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乡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视财力情况适时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积极谋划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新型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防疫为主的市县乡村四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公共防控能力。争取市级建立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各县设立无规定疫病区化验室,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村设立服务室,全面协调推进新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绿色食品服务体系、奶业服务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体系和农业投入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建立一个以市检测中心、区县检测站、乡检测点为骨干的农产品生产监控体系,充实和加强农产品生产监测和产品质量检测队伍,重点组织开展好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监测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切实保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水平。到2010年全面形成比较完善、新型高效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为农服务体系。

加快小城镇建设。重点抓好现有的县城和少数重点建制镇的建设,优先发展县城所在地和每个县确定的重点建制镇。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居民自由选择居住地的人口登记制度。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保证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争取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0%。

(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一是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水平偏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县级以上政府农村义务教育责任不明确等突出问题。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村用乡代管”的方式,合理划分县乡事权范围和财政支出责任,按照乡级政府的事权确定相应的财权。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地方粮食储备体系。三是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探索发展农业保险。

二、振兴工业,构建全国煤电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全省钢铁和煤化工基地

“十一五”期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依托煤炭产业优势,延伸煤炭产业链,促进煤电化协调发展,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和就地循环,逐步形成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绿色食品加工、建材六大产业,构建全国的煤电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全省的钢铁和煤化工基地。

(一)大力发展煤电化产业集群,构建全国的煤电基地和全省的煤化工基地

优先发展煤炭生产和煤炭洗选加工。加快煤田地质勘探,在稳定现有煤矿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大中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煤矿建设;对现有大中型煤矿进行技术改造,完善提高安全设施,逐步实现煤矿生产、管理现代化。鼓励大中型煤炭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形式对小煤矿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小煤矿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在煤炭生产集中地区建设现代化选煤厂,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企业,充分发挥选煤企业生产能力。取缔非法煤矿,制止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破坏环境的小煤矿、小选煤项目建设。重点加快东荣一矿建设、推进鲁能宝清露天矿、东荣四矿、顺发煤矿建设,推进东荣二、三矿和集贤矿改扩建;启动龙煤集团与国电集团合作开发的煤炭基地项目。力争到201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煤炭生产能力达到3600万吨,原煤入洗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

加快发展电力和煤化工产业。一是优先发展煤电联营,建设高效优质清洁的大型坑口电站。坚持电源与电网共同发展、同步建设。支持采用洁净煤燃烧技术,建设大型坑口电站,鼓励热电联产、综合利用发电生物质发电。重点加快电厂三期、热电工程项目建设,推进鲁能褐煤坑口电站建设,启动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宝清褐煤电站项目。加快电网建设,重点搞好宝清500千瓦超高压变电所,宝清和双福路两侧的高压变电所以及输电线路建设。争取201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80万千瓦以上煤转电能力达到1150万吨。二是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延长煤炭产业链,建设全省的煤化工基地。加速煤炭产业向化工产业的转化,拉长产业链条,在煤炭精深加工上做文章。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鼓励采用先进成熟技术,延伸煤焦化—焦油深加工产业链、褐煤--气化--甲醇--烯烃产业链、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产业链以及煤炉气-乙烯-甲烷产业链。重点加快鲁能褐煤制取甲醇、建龙煤焦油深加工和炭黑项目建设。适时启动煤液化、二甲醚等项目;加快石油勘探和开发。努力建成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的核心区。

(二)大力发展冶炼产业集群,构建全省钢铁工业基地

扶持建龙集团做大做强,加快铁矿和钢铁项目建设,形成100万吨铁精粉、2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技术含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发展钢材和钢铁终端产品为原材料的铸造、机械产业,努力把建龙集团建成全省成本最低、装备最好、环保最优的一流企业。提高铁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循环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及固体废弃物利用率,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推进双鸭山建龙矿业伴生石墨、白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设。

(三)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构建全国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共同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抓住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澳门金沙城中心丰富的粮食资源和非转基因大豆优势,发展大加工,提高农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大企业,培植、引进、发展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提升食品加工业的规模和水平;完善大服务,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绿色产品安全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建立推进大流通的市场销售体系,健全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树立大品牌,优化整合品牌资源,加强推介与包装,培育形成在省内叫得响、国内知名的品牌,从而加快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重点推进黑龙江宏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玉米深加工、集贤县丰瑞粮油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玉米深加工、黑龙江阳霖油脂集团大豆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

(四)做强机械建材等非煤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替代产业

机械工业要以大项目为依托,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核心企业,加快重点行业专业配套协作生产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立足澳门金沙城中心目前在新型环保锅炉和煤矸石及粉煤灰制砖设备等新型环保装备制造比较优势,巩固行业领先地位。组建部分专业化、规模化和服务于全行业及全社会的冷热加工和功能部件生产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利用建龙钢铁产品的机械加工企业进入澳门金沙城中心,拉长产业链,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澳门金沙城中心机械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新型建材业重点改造提升水泥、制砖等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可降低环境负荷和有益健康的生态建材技术和产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及钢铁的高炉水渣、转炉钢渣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重点推进煤矸石空心砖、粉煤灰砖、高档装饰砖、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等项目建设。医药工业支持医药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重点围绕北药开发,组织实施培育一批独家生产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品种,以优势产品、专利产品推动行业发展,逐步形成以名牌产品带动骨干企业发展,以骨干企业带动医药产业发展的局面。重点搞好刺五加、人参、灵芝、五味子、川贝等多种山药材种植和加工。

(五)以“扶弱、引大”为重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要认真落实国家、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澳门金沙城中心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一是进一步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总量。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明显的非公有制经济大户和“龙头”企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大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非公有制企业,壮大澳门金沙城中心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扶持发展一批小而精、小而专和科技型的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政策性信用担保、企业间的互助资金和联保制度,加强银企之间的合作,设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等措施,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瓶颈问题。二是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和能源、交通、水利等领域。特别是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由第三产业向一、二产业转移,向煤电化、钢铁、绿色食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拓展。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开发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三是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和规范,依法严厉打击制造、贩卖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诈及偷税漏税等不法、违法行为。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服务经济功能

  坚持“扩大总量、提高比重、优化结构、提高水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宽领域、增加就业”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优势,突出创新,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三产,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现代化“大物流”体系,为澳门金沙城中心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方便、快捷的商贸、物流通道。结合澳门金沙城中心实际,按照市场聚集的原则,实施经营定位,功能定位。探索在市区辟建3~5条名品特色街。突出特色,打破千店一面的格局,实行错位经营,规模经营,集中经营。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对澳门金沙城中心现有物流企业进行整合,鼓励澳门金沙城中心建龙、鲁能等大型企业实行企业内部物流主辅分离,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利用集贤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大型物流贸易区。依托饶河口岸优势,加快中俄互市贸易区、保税区、海关监管库和集装箱堆场项目建设。

二是做大做强旅游业围绕湿地、口岸、古迹、民俗、冰雪等有利条件,整合旅游资源,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努力把澳门金沙城中心的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要打造旅游精品,重点依托饶河口岸、乌苏里江、安邦河湿地和赫哲族民俗风情园等旅游资源,做大做强边境游、界江游、湿地生态游和民族民俗风情游。积极开发高山滑雪、森林休闲、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加快旅行社建设,推动旅游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旅游收入达到15亿元。

三是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落实发展社区服务业的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职工和社区群众兴办餐饮、维修、托老、托幼、中介等社区服务网点。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推动社区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社区安全、老年和儿童服务等行业尽快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强化社区自治,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到2010年,争取在澳门金沙城中心(含县)建立8所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将澳门金沙城中心四区60%的街道办事处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形成覆盖澳门金沙城中心的社区服务网络。

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支持保险公司提高产品创新和开发能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行业协会、社团组织,加快培育律师、审计、会计、咨询、研发和策划等中介组织,鼓励中介组织强强联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咨询力量的顾问队伍及智力服务网络。积极推进经济信息网络建设,重点开发农业、工业、教育、科技、财税银、旅游、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重要领域的应用系统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要构建1个政府局域网络,即市直、县区各部门的内部局域网;3个政府广域网络,即市区广域网、县级广域网以及由政府局域网络与两个广域网互联形成的澳门金沙城中心广域网络。争取达到各部门均能与省和国家对口部门互联互通,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创建节约节能型社会。稳步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进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为实现网上贸易奠定基础。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服务

“十一五”期间,澳门金沙城中心将按照新的区域布局对城市下辖四个新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按照功能分区特点,遵循个性化与人性化相结合、大气与灵气相结合、审美与舒适相结合、新城与旧城相结合的“四个结合”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方向,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着力塑造富有双鸭山特色的城市形象,逐步形成融时代气息、地域特色为一体的城市风格。

(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基本适应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一是继续完善城市交通。综合考虑老城区和新区的道路规划和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积极谋划建设中心站立交桥、五马路至铁西立交桥、加宽卧虹桥“三桥”工程,解决铁路和河流分隔问题,畅通城市交通,拉动南市区和西城区建设,使城市布局由带状向面状发展;二是改善供热状况。加快热网工程建设,建成城区北部供热网,供热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市区普及率达到41%,实现供热升级的一期目标,到2010年,供热面积达到650万平方米,市区普及率达到49%,形成尖山区北部和福利镇两大区域的供热网;三是加强水库、水源建设。重点抓好寒葱沟水库供水工程的运营和老城区供水管网的改造维护。规划建设矿井疏干水净化工程,增加工业供水量;积极谋划和研究城市后备水源工程,解决双鸭山长远供水问题。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并给予支持,实行生产生活用水超定额高价制,发展节水型经济。推进垃圾污水产业化,启动国家批复并给予国债支持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搞好市区排水管网建设,实现雨污水分流;四是提高中心城区绿化率,提高环境质量,保护好中心区的山体地貌,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逐段实施沿河绿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以新兴公园为主的公共绿地建设,增加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改善居民生活、游憩环境。形成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东山西水相映的山水人文景观;五是加快棚户区治理改造,改善居民的住宅条件。在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抓好煤矿区、城市老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建筑风格新颖、时代气息浓郁、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与百姓购买力相适应的新型住宅小区。六是启动经营城市战略,发挥土地对资本的集聚效应,特别是发挥企业和产品的品牌优势,同时做好城市广告、街道、广场的冠名权等无形资产的经营。七是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重点搞好城市消防站、消防上水布局和消防水源建设。

(二)扩展交通网络骨架 

加快公路、铁路建设,兼顾水路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内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到2010年,双鸭山市区辐射县区达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到2020年,初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多功能的对外运输网络,基本适应对俄、欧洲及远洋经贸物流的需要。“十一五”期间,一是尽快建成依饶公路宝清段、饶河段及富密公路友谊段;开工建设富密公路宝清段、依饶公路桦南至宝清段等干线公路;提高依饶公路集贤至宝清段的档次;争取开工建设同三公路佳木斯至集贤70公里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二是加强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市和乡村客运、货运环境,逐步使澳门金沙城中心发展成为连接周边大中城市,辐射四县四区的区域公路运输枢纽。三是争取尽快启动佳双铁路双线建设工程,提高现有佳双铁路的运输能力;不断加强地方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宝清至密山(或迎春)地方铁路项目前期工作,谋划饶河至创业地方铁路项目。谋划饶河支线机场建设。四是加强水路建设,在现有水运设施基础上,努力改善饶河口岸跨江运输条件。

五、努力构建山水生态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注重生态的保护性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生态的损耗强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以最低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构建山水生态城的主体轮廓。打造独具特色的魅力,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带动力的新型城市。治山。对尖山区、岭东区、宝山区、四方台区以及宝清县几个以山体环境为城区特点的区域,加大山体的开发投资力度,突出人文内涵,强化山脊绿坡的视觉冲击性和体闲情趣性。对城市中心区,要进一步美化云峰山、益寿山等六大山体,加大植被恢复力度,依据特点,合理规划,力争用5年的时间构建城市周边山体的森林式环状结构。治水。加大安邦河、挠力河、七星河流域的治理力度,净化源头,整治沿岸,兼顾功能性与观赏娱乐性;加大寒葱沟、龙头桥、蛤蟆通水库的保护力度,有选择地开发旅游项目,保持水体的生态功效,重点加大城区主河流安邦河的综合治理力度,对沿岸的污染企业及棚户区实施搬迁治理,分段规划,抬高水位,综合开发,逐步实现河流上、中、下游的生态化恢复与周围的综合性开发,力争用5 年的时间,基本改变安邦河的混浊状态,形成绿色景观观光带。治城。对中心城区以新区建设、空间拓展为契机,通过结构性的调整实现城市布局的优化;以环境的治理,住宅的特色化,街区的个性化分区,改善城市环境;充分发挥寒地和山城的地形特色、双福路至新兴大街构成的人文景观轴线串联城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体现出现代城市特色,对城市重要景观、重点建筑建成有观赏价值、景观效应和时代、地域特色的精品,规划标志性景观、树立样板工程、打造城市名片。塑造城市氛围、注重人文尺度,实现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及交通中心的有机组合。

合理规划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全面实施《双鸭山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把保护、科研、开发、生产、旅游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以生态保护为主导,多功能的保护区管理模式。市县乡村都要努力创建相对较高层次的保护区,“十一五”期间,争取安邦河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早日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持上项目必须三同时,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力争到201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生态环境质量达到省内同类地区先进水平,生态环境逐步实现良性循环。把推行清洁生产与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改造、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建立和完善破坏自然生态的经济补偿机制,结合煤矸石堆积造成的污染和水体污染,搞好矿区环境修复。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期间,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社会消费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提倡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尽快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控制新上项目。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推广节水技术,初步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社会。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进木材等原材料节约、代用。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证经济发展用地。矿产资源要规模开发,集约利用,严禁乱采乱挖,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实行资源开发的有偿使用,对重要矿产资源实行强制性保护,坚决制止对资源掠夺式开采。加快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

  积极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使资源得到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批节约型项目,开发一批节能型技术,加强行政监管,注重舆论引导,认真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力争在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多种手段宣传和营造崇尚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逐步将环境文明与生态文明变成公民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

六、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突出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要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建立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企业攻克解决关键共性技术课题,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不断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和企业孵化器功能,支持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逐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澳门金沙城中心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建立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范围,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分开。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使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过多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建立“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切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在巩固和完善澳门金沙城中心“国退民进”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支持中省直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清除体制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企业投资“六大产业”建设,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扩大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引导非公企业制度创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和改进对非公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优化财政支出,实行部门预算,逐步将财政拨款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范围,使资金使用更加透明、合理、节约。按照财政部制定的“三奖一补”政策,用几年的时间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完善供养人口动态管理制度,适当扩大事业单位津贴活发范围,合理拓宽统发工资范围,稳步推进公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及采购规模。

(五)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切实提高效率

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凡属法律法规不禁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或备案制。转变宏观调控方式,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加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管和调控,提高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水平。

(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体现社会公平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渐调整到效率与公平并重,坚持机会公平优先、兼顾结果公平;逐步推行年薪制、职工持股、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股票期权等分配制度;进一步规范职务消费和公务消费,加快福利待遇货币化步伐;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防止收入过分悬殊。

(七)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改革,精简机构,优化结构的要求,加快调整事业单位结构;对于人浮于事、难以为社会和政府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应在做好相关善后工作的基础上予以撤销;对于目前承担政府职能且不应撤销的,可考虑转变为政府部门;对于公益性事务较少、主要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应转变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对于为企业提供市场中介服务的事业单位,应明确为非盈利的市场中介组织;对于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事业单位,应在精简机构的基础上,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发展。

七、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繁荣

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区域内所在与所属经济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牵动力,以对俄经贸战略升级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双赢或多赢。

  一)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一是努力实现市县统筹发展。要按照澳门金沙城中心统一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和园区分布,围绕主体功能区和不同的功能划分,结合不同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确定市县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对应的专项规划,努力实现市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二是推进澳门金沙城中心辖区内所在与所属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在双中省直单位的作用和优势,以资源联开、项目联上、城市联建、政策共享等为重点,促进澳门金沙城中心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三是建立高层区域经济协调机构和协调运行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就有关需要协调的问题进行磋商,寻求共同促进地区发展和繁荣的近距点。    

推进城市间协调互动机制的建立。结合建设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战略构想,按照互惠互利原则,研究与其它城市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探索建立城市间统一和有效的市场体系,消除城市间阻碍产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积极与其它城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推动城市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整合城市群或经济带城市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壮大跨区域、跨城市的龙头企业,实现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产业优势的形成。

  (二)继续实施招商强市战略,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层次

招商引资战略选择上要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逐步实现全员招商向专业化招商转变;分散招商向园区化招商转变;依托资源招商向依托产业招商转变,不断扩大招商领域和招商区域,提高招商的层次和质量。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不分内外,优惠政策一律平等”的政策。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的平台,充分发挥中介招商的纽带作用、企业招商的主体作用和会展招商的推介作用。

“十一五”起步阶段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围绕资源做好项目,选好项目,作实项目,为招商引资做好项目储备。二是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和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相结合。凡是国家政策允许的准入行业,一律放开。同时重点引进国内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开发建设煤炭、煤化工、机械、电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出口创汇型项目,逐步构建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框架。三是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完善利用外资的工作机制。

(三)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对俄贸易是澳门金沙城中心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发展的支撑点,按照“建设大通道,搞活大边贸”的战略构想,树立“开明开放,互惠双赢”的合作理念,以饶河口岸为依托,加快边境互市贸易区和西红柿等出口产品基地建设,扩大出口规模;选择有实力、有需求、有人才的外埠大企业集团进入澳门金沙城中心的边贸领域和经济技术合作领域,鼓励本市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主导产品和优势产业走出去,努力开拓俄罗斯市场;选好俄方的战略合作伙伴,搞好中俄科技合作,进一步推动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八、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十一五”期间,完善就业的重点是通过多种渠道让更多的人有业可就;社会保障的重点是完善体制,逐步提高社会救助标准。一是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就业调节机制,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注重改善就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降低就业门槛;增加用于促进就业的资金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为困难群众提供特殊的就业照顾和援助,平均每年安置1.5万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二是以社会保障试点为切入点,建立国家基本保障、企业补充保障、个人储蓄性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做实个人账户。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金标准,推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将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到24.2万人,重点解决灵活就业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资产变现等多种办法,积极探索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新途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区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福利社会化进程。

(二)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一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初等职业教育。加大“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模式的推广力度;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努力探索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本的教学方式。严格执行就业政策,强力推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二是加强基础教育,积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到2010年,争取80%以上的乡镇设立中心幼儿园;每个县区至少办好一所示范性幼儿园,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率达到80%左右;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99.5%、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左右;三是加大改善办学条件力度。确保“十一五”期间完成接收企业办学校产生的D级危房的改造任务,争取各类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小学综合实验室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基本实现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目标。四是加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步伐。继续推进中小学现代人事管理机制改革,深入开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继续教育工作,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比例分别达到5%10%20%以上,省市县三级骨干校长比例分别达到1%10%20%以上。

(三)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业

一是努力改善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完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加快新型合作医疗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和专科、综合医院网络建设,达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形成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善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卫生全行业管理,整合卫生资源,加大卫生投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二是促进文化和广播事业发展。加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推进乡镇文化网点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建设数字有线电视服务平台,有线电视城域入户率实现80%,市辖乡村入户率实现50%以上。三是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重点抓好体育场馆和群众健身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四是发展防震减灾及气象事业,建立矿震监测网,推进农居防震工程建设,从总体上提高澳门金沙城中心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提高气象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能力。五是加速档案事业发展进程。档案馆库努力达到国家标准化规模,大力开发信息资源,逐步形成数字化馆,建成澳门金沙城中心档案网络化利用体系。六是继续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行优生优育,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七是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建立基金会和会员制度,以财团法人为股东,以股份制形式运转,探索医院、学校、建筑等设施实施企业冠名权的市场化运行模式。鼓励企业对社会各项慈善事业进行捐助。


第六篇 保障体系


“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问题也十分复杂,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保证总体目标和战略构想的顺利实现。

一、资源保障

(一)煤炭资源

2006-2010年拟上煤炭开采、煤炭洗选、煤化工项目共计58项,煤炭开采能力新增1900万吨,达到3600万吨;而煤化工项目新增耗煤量1700万吨,达到1950万吨;煤转电项目新增耗煤量900万吨,年耗煤量达到1150万吨。“十一五”期间,澳门金沙城中心煤转化共需耗煤量3100万吨,加之企业的动力用煤和生活用煤,澳门金沙城中心煤炭生产能力不能完全满足煤炭转化的需求量,需要进一步做好前期工作,确保供需平衡。既要做好煤炭前期勘探的准备工作,又要争取更多可以由地方政府控制的资源,为招商引资、项目开发提供资源上的保障。

(二)土地资源

“十一五”期间,澳门金沙城中心耕地保有量在81.3万公顷以上,其中基本农田保持在69.1万公顷以上,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初步测算,“十一五”期间,仅澳门金沙城中心重点骨干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就超过1000公顷,加上正常城镇建设用地,大约1320公顷。目前实行征用能够满足新的区域和产业布局的耕地500公顷,土地复垦与整理可增加耕地395.5公顷,耕地占补有很大缺口。需要我们尽力盘活存量土地,增强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充能力,同时利用全省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机遇,加强沟通,制定科学的土地供应方案,合理布置产业,争取澳门金沙城中心建设用地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三)水资源

随着建龙、电厂三期、热电工程、农副产品加工等大项目的相继投产,以及招商引资战略的全面推进,预计到2010年,澳门金沙城中心需水量日均缺口将达到20万吨以上,需要尽快制定地区水资源平衡总体规划,重点在四个方面着力解决落实;一是开辟新水源。开工建设大叶沟水库工程;积极谋划引松花江水源工程。二是综合开发利用煤矿矿井疏干水和污雨水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作为工业用水;三是合理制定地下水开采规范;四是规划建设水循环系统改造,实现分质供水。将工业用水管线与居民生活用水管线分开,从建设用水、排水、节水、水环境与生态保护、污水处理回用、城市防洪等水资源各方面的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总体水资源的平衡。

二、政策保障

(一)优化发展环境政策

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收费、资金扶持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条件,降低企业的进入成本,简化企业的进入程序。继续实行“招商引资不分内外,优惠政策一律平等”的优惠政策,积极招引外商的同时,鼓励本地投资者加大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力度。各相关部门要超前落实各类项目的外部条件,按照产业特点,合理摆放新上项目。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营造规范化、专业化的招商引资氛围。

(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一是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外埠人才,引进国外智力。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以创新机制和优化环境为重点,构建人才发展服务平台,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建立人才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扩大从海外、东部地区引进人才、智力。完善企业管理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激励机制,逐步推进企业家的市场化和职业化。二是加强自身人才的培养。依托党校、职业学校、各种中短期培训班,采取各种培训形式,着力建设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重点培养一批精通现代管理理论,能胜任现代化企业管理,具有奉献精神的领导人才。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建设,注重煤电、煤化工等方面人才培养。三是努力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三)生态环保政策

一方面,澳门金沙城中心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进程中得到保护;另一方面,投资与环保的制约局面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将日益迫切、日益提高。因此,要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制定专业性规划,规范资源开发行为,坚决制止滥砍滥伐、任意捕猎、随意开采的破坏性开发行为。要制定有利于建设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纲要性规划,要在税收、土地、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与鼓励、支持,促进企业进行自我改造、逐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要出台有关法规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在土地投资强度、生产用水单耗、用电单耗、建设用地容积率等方面主要消耗物指标进行量化管理, 对居民用水、用电采取价格调控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实现绿色增长。

三、政治保障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实现“十一五”发展宏伟蓝图的根本保障。贯彻落实《澳门金沙城中心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稳定县区领导班子,以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扎实推进社区党组织和农村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促发展、保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人事任免要坚决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以及法律咨询和集体议事、投票表决等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把政府的办事权、用财权、人事权和其它行政事务的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办事标准、办事结果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建设平安双鸭山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营造和谐社会的社会环境,化解社会矛盾,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抓好生产安全和消防安全,保障公共安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心、放心、舒心的生活环境。

推进安全生产体制、法制、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察,严厉打击私挖滥采,有效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邪教活动;加强反恐工作。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加强国防建设,建设绿色边疆。

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倡导社会成员之间的谅解与宽容,营造平等、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全力建设平安双鸭山、和谐双鸭山。

四、法制保障

(一)强化规划的法制地位,保障宏伟蓝图顺利实现

“十一五”规划一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其法律效力即已形成。各级政府、澳门金沙城中心人民都要以规划的目标任务为重点,共同努力,百折不挠地贯彻实施,禁止随意变化和改动,确需修订的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以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和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人民行使权力

要按照依法治市方针,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要围绕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公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坚持和完善“三重一大”制度。重大建设项目或重大事项应听取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意见,采取社会公示、专家论证、市民听证等多种形式,征求各方面意见,政府集体研究审定,经提交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表决后,记入地方志,支持和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并为后人提供借鉴。

(三)加强法制宣传,促进社会和谐

要将法制宣传落实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开展法律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活动。要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在基层,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进行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引导人们学法、懂法、守法,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各项事业和社会管理,实现制度化、法制化,公民有序参与,社会安定、和谐,正常运转。

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机遇难得,困难很大。让我们在澳门金沙城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勠力同心,艰苦创业,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双鸭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