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2-12-02 15:47:02.0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澳门金沙城中心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实现澳门金沙城中心转型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澳门金沙城中心、市政府编制“十四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澳门金沙城中心教育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大力实施《双鸭山市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机制,积极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完成了省学前教育发展任务目标。澳门金沙城中心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义务教育稳步提升。澳门金沙城中心标准化学校达到100%,四县四区全部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澳门金沙城中心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进入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升。实施高中阶段普及攻坚,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5.8%。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职业技能大幅度提升,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高等教育发展态势良好。积极构建“大职教”格局,实质性整合“两院一校”,建立“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澳门金沙城中心职教发展新体系。社区教育大力发展,覆盖人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满足社会不同群体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二)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所 ,新增民办普惠园76所,“入园难”问题基本解决;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29所全部达标,全面落实“四零承诺”,城乡、区域、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完全消除大班额;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完善,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阶段的全覆盖,投入0.64亿元用于资助8.6万名贫困学生。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体质健康得到改善;全面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三)教育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生均经费标准大幅度提高。持续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澳门金沙城中心共投入35亿元支持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器材采购及信息化建设。新建、改扩建学校77所,面积35.7万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44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1107间,新增图书78.8万册,新增教学计算机1万余台,新增学位3.62万人次,市区学校安装录播教室23间。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澳门金沙城中心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宽带网络校校通覆盖率、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均达到100%。

(四)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快。开展了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专项调研。组织104名校长、202名教师分59批次赴浙江、上海考察学习新课程和高考改革培训。组织开展了龙东地区高中教育发展联盟新高考改革研讨会;积极推进高考改革实践路径项目研究,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制度。扎实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序推进澳门金沙城中心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森工和农垦教育行政职能及相关学校移交任务顺利完成。

(五)两支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认真落实校长和教师两个考核方案。全力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澳门金沙城中心共招聘教师1021名。进一步落实教师相关待遇,农村教师破格晋升高级职称工作平稳推进。1000余名农村教师破格晋升高级职称。规范人才的合理流动,加强人才培训,采取集中辅导、短期培训、挂职锻炼、专家讲座和校长研修共同体、校长办学风格展示等方式,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对校长、教师进行培训。深入实施“双深”“双山”合作,分期选派校长和教师到深圳、佛山进行跟岗学习,邀请佛山市教育专家到澳门金沙城中心开展讲学指导。累计完成各级各类培训4万余人次, 组织市区63名校长和1156名教师轮岗交流。

(六)教育发展环境全面改善。深入实施依法治教,开展正风肃纪、治理“三乱”专项行动,组建巡查组分区划片明察暗访,查实教师收受礼金和教师办班补课案件45起,18名教师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23 名负有领导责任的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被约谈。实施“阳光工程”,澳门金沙城中心中小学校实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有效杜绝了择校、择班行为;实施收费许可和公示制度,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完善了师德师风建设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监控机制,教师评优、晋级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十三五”以来,尽管澳门金沙城中心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整体水平与省内先进地区,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还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立德树人机制还不健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效方法路径尚需探索和创新,科学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尚需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模式尚未建立。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还很大,有的县区教育投入政策尚未得到完全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边远矿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都存在短板。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仍需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还需增强。三是教育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澳门金沙城中心部分县(区)在教育经费“三个增长”项目中未能实现增长。国家从2015年停止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各普通高中仅靠原来学费标准维持日常运转十分困难。四是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近几年澳门金沙城中心的教育教学质量纵向比逐年有进步,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五是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显性超编、隐性缺员的问题依然很严重。一些薄弱学校,专任教师、尤其是音体美专任教师短缺。澳门金沙城中心师德师风建设任重道远,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现象依然存在。六是民办学校需要进一步规范。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幼儿园在教学管理、招生收费、教师管理、学校安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仍有不经审批非法办园、办学的现象。各部门联合执法力度仍需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四五”期间予以重点研究和解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澳门金沙城中心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为战略主题,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澳门金沙城中心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强化各级各类学校主体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超前规划,优先发展,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为奋力走出双鸭山全面振兴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坚持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坚持促进公平。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础。注重有教无类,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比较好的教育,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突出精准扶贫,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力度。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基层特别是广大学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难题推动发展。统筹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以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全面实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坚持依法治教。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更加注重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体制机制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和广大师生合法权益,更加注重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发展目标

1.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2%。

2.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保持动态清零,巩固率达到99%。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

3.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5%。

4.高等教育。“双师型”教师达到90%以上;建设国家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培育2个具有双鸭山特色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3个大师工作室;打造2个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全日制在校生达到450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达到200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

5.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60%以上;每年完成在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类培训10万人次。建设2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5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区”,澳门金沙城中心争创“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6.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力争实现教育应用管理和教育资源管理的现代化。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化体育和劳动教育,改进美育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大中小德育一体化体系。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广泛开展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黑龙江优秀精神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

构建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合理设计各学段德育内容、途径、方法,进一步丰富和落实各学段德育目标,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深入实施中小学德育“红扣子”工程,充分发挥我省、澳门金沙城中心丰富人文与自然资源的育人作用,全面开展“五色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文明、蓝色高新科技、金色现代农业、银色冰雪文化)。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实践活动,完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机制。

2.构建学段衔接、学科融通的德育课程体系,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整合统筹各学段德育课程资源,用好国家统一编写的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促进国家、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有机统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结合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小学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强化对各学段、各类型课程思政的统筹实施,加强政策、经费、人员、条件等协调配套,强化分类指导,优化内容供给,做好示范引领,完善评价激励,将德育目标融入各学科课程,促进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融合。

完善中小学生德育评价指标,将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各级各类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加强全媒体视域下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网络化传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指导工作。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优。完善全员育人机制,优化德育队伍结构,推行教师“一岗双责”制。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家访活动。加强中小学教师全员德育工作培训,开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师德育培训和研修课程,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3.全面提升智育水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因材施教有效路径。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设置实施方案,确保学生达到学业质量标准。执行义务教育装备基本标准和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鼓励建设学科功能教室、创新实验室、综合实验室、教育创客空间等,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2023年前,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4.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完善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各中小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条件,完成19所学校运动场馆新建和改扩建工作。中小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实大课间制度全面开展中小学跑操、快乐健身操、广播体操等活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系列活动。深入推进校园足球及冰雪运动发展,充分利用冰上运动中心、滑雪场等活动场地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预计建设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44所,国家级冰雪特色学校17所。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年终考核,培养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2024年全面推进中招体育考试改革,将800m(女)、1000m(男)、三大球、速滑、体能测试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加强中小学生体质监测,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把学校体育政策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县、区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要内容。

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开展护眼工程,力争到2023年所有班级都能使用护眼灯、学生可调式桌椅;每校至少采购一台电脑验光仪,视力检测全覆盖,建立学生视力检测档案。

增强美育熏陶,严格落实艺术课程计划,充实艺术师资,开足开好艺术课程,定期举办师生艺术展演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借助社会力量办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课堂教学、课后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推进机制,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学校和基地建设,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艺术展演活动,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

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突出实践育人。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观念。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相关课程和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构建起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落实教育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拓展实践场所,配齐师资力量,加强安全管理,完善评价制度。实施最美劳动实践工程,形成“校校有劳动教室,县县(区)有劳动基地,人人有劳动技能”的双鸭山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办好青少年(儿童)校外活动中心。

5.增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深化节水、节电、节粮教育,引导学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知识和能力,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社会绿色风尚。深入推进垃圾分类。

6.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提升青少年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丰富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探索开展中小学国防教育综合社会实践和示范校创建活动试点,继续推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各县区至少创建一所少年军校。

(二)实施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工程

1.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提高,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基本形成。

2.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落实黑龙江省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逐年安排建设和改造一批公办幼儿园,重点补齐农村、偏远地区、民族地区以及新增人口集中地区的普惠性资源短板。持续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和奖补机制,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保育教育服务。

3.完善普惠保障机制。落实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高校、街道、农村集体办园。推动公办园公用经费生均财政拨款和普惠性民办园公用经费生均补助政策落实。加强幼儿园分类管理和幼儿园教师配备,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4.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实施幼小科学衔接和安吉游戏推广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和小学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保教质量。坚持开展“小学化”治理。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巩固提高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让学生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县域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及学生学业质量明显提高。到2025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到2025年,澳门金沙城中心两个县(区)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建设任务。

2.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落实中小学减负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中小学“零起点”教学。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全覆盖。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深入实施“四零承诺”政策,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义务教育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规范中小学课后服务,强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

3.深化中小学校课程改革。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丰富优化拓展性课程,建立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探索建设澳门金沙城中心统一的优质在线选修课程。

(四)实现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普及和特色化发展。加大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力度,促进县域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高质量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实施工作,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推动普通高中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推动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普职融通,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

1.加强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落实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强化地方政府举办普通高中的责任,加强基本办学条件保障,足额拨付高中生均公用办学经费,按标准配备普通高中教师,加快澳门金沙城中心高考标准化考场和高中教室、实验室建设,坚持新入学年级班额不超过55人。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等,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根据我省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实施方案,引导普通高中找准定位、凝练特色、错位发展,深化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逐步按照品质高中、特色高中、普职融通高中三类高中分类发展,探索对特色高中的指导和评价监测机制,建立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提升激励机制。强化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输送后备力量。

3.深入推进新课程新高考综合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拓展实践和创新渠道,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贯彻执行新高考改革配套文件,健全学生发展指导机制,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规范学业水平考试管理,促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强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加强教研科研队伍和机制建设,强化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教育教学交流展示活动。完善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推进澳门金沙城中心招生考试网络与信息数据中心、新高考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五)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推进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促进澳门金沙城中心中等职业教育上规模,提质量,上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探索建设一批职普融通的综合高中,逐步将市田家炳中学、林业学校建设为职普融合高中。力争达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籍互转,融通发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学定位明确、适应产业需求,提升实习实训条件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坚持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特色专业建设。统筹规划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布局,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优势,打造“一县一所、一校一品”特色发展格局。发挥市职教集团的作用,进一步落实“澳门金沙城中心大职教”格局的总体部署,推进职教一体化改革战略实施。对接维护国家“五个安全”、建设“六个强省”要求,面向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冰雪旅游、健康养老、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实施“双高”建设计划。支持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进入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行列。建设2所省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打造16个专业,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市级重点专业9个。

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围绕澳门金沙城中心产业发展需要,建设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进入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行列,打造1所校企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全面启动1+X证书制度,健全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服务贡献等相应的财政投入制度,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咨询与指导。

(六)加快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

1.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到2025年,民族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全面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民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提高民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推进民族学校国家统编教材全覆盖,加强民族学校校本教材管理。建立民族学校教师培养和培训长效机制。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进落实教育部等四部门《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2.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到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7%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依托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科学规范安置具备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强化融合教育,巩固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全面提升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提高特殊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实行残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15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

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全面执行国家特殊教育课程方案,推行新课标新教材,规范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建立健全学校随班就读工作长效机制,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应随尽随。推进医教、康教、科教、体教融合,积极开展“医教结合”“康教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孤独症儿童教育,注重差异化和个别化教学。持续开展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创建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配足配齐特殊教育教师,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津贴标准,在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高级岗位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提升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七)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健全终身教育服务体系,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教育服务体系的短板进一步补齐,重点向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拓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打破时空界限和教育对象的限制,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教育供给更加充分,沟通各类教育学习成果和平台逐步完善,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提高老百姓学习环境指数。构建城乡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完善县(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积极面向社区成员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文明生活和休闲文化教育培训;积极开发老年教育资源、开展老年教育培训、加快老年大学(开放)建设;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能、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训;面向残障人士和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广泛开展公益性职业教育培训;推动县区职业教育中心成为区域职业教育与培训、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和社会生活教育的开放平台。争创“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争建2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5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居民参与各类社区教育和学习型活动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八)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把发展民办教育纳入澳门金沙城中心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提升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积极探索符合市情、具有特色的民办教育发展模式,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吸引社会资源投入教育领域,使民办教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保障民办学校学生、教师和办学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日常监管,确保民办教育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九)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按照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审批条件、办学行为要求,严格审批,把好入口关。规范培训内容,杜绝“超纲教”“提前学”、机械训练、强化应试等不良培训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健全年检年报和“黑白名单”制度,建立负面清单,并定期在政府网站公示。严格执行《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行为,化解校外培训收退费纠纷,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化部门联动和综合执法,持续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机构查处力度。

(十)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健全和完善依法管理语言文字的体制机制,高效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强化“汉语拼音、普通话、规范汉字”在教育教学中的法定地位,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对语言文字及其所承载文化内涵重要地位和意义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利用学校带动社会研究和实践,通过“宣传周”、“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为家长和社会提供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咨询或培训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1.落实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机制。理顺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明晰政治责任要求,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向基层延伸。推动各级党组织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以及分管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强化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问责追责。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由各级教育系统党组(党委)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逐级落实责任。

2.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尊崇《党章》为核心,以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规党纪为重点,全面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落实廉政风险防控举措,推行信息公开。加强反腐倡廉机制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推动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严格执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师德水平。创新师德教育方式,开展经常性的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推行中小学教师师德负面清单制度。持续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等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加大教师表彰宣传力度,重点表彰宣传奖励师德优良、贡献突出的一线教师。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专业化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培养层次和质量。加强市、县、校三级培训的统筹联动,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培训。落实5年1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制度。落实好中小学教师“十百千”工程、校长“双百工程”和“国培”计划,提高教师和校长队伍整体水平。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偏远地区薄弱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倾斜力度。实施澳门金沙城中心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计划,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

3.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补足配优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教师。统筹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坚持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整原则,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保障幼儿园教师配备,及时补充公办幼儿园教职工,落实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的规定。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建立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动态分配机制。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定期注册工作,畅通不合格教师退出渠道。完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逐步加大骨干教师交流力度,着力优化教师均衡配置水平。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健全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发展机制、关爱机制,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健全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实施中小学校短缺学科教师补充计划,定期梳理分析短缺学科教师队伍现状,科学制定短缺学科教师补充计划,适量补充短缺学科教师,充实补齐教师短板。继续实施“特岗计划”,深入推进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建立城镇新招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制度,将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支教作为评聘一级和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探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施教育专家建设工程,组织开展校长高级研修和校长讲坛等活动。加强校长对外合作交流,定期选派骨干校长到佛山市等省外先进地区学校挂职锻炼或跟岗学习。实施校长培训5年计划,开展乡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修,努力打造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制度。严格落实学校领导班子、校长考核办法。强化学校中层干部培训,建立校长研修共同体和中层干部培训班。

(三)保障经费投入

1.依法落实“两个只增不减”。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2.保障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落实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高等学校预算拨款制度。提高特殊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实行残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

3.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加大教育经费统筹力度,整合优化教育经费使用方向,推动教育经费使用结构逐步向质量提升、结构优化转移,从硬件设施建设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等转移。公共教育投入向农村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倾斜。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完善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对于小规模学校,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强化地方政府举办普通高中的责任,加大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力度,加强标准化建设,促进县域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切实落实教育督导工作经费和条件保障,将教育督导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本级财政预算。严格高校财务管理,完善教育内部审计制度。

4.保障困难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重点抓好精准扶贫,面向特定人群、困难人群做好帮扶工作。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落实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落实县、乡政府属地责任,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和女童身心健康,同等接受良好教育。落实“一人一案”工作,帮助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四)坚持依法治教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宪法教育,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治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

3.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严格落实问责制。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强化社会监督。

(五)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1.建设智能化校园,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加强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教学环境。实现无线网络设备和智慧教室全覆盖,全面升级网络安全设备。持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目标,快速推进澳门金沙城中心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与智慧校园建设,建成“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与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2.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教育方式,鼓励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学校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缩短城乡间差距。建立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机制,制定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的审核制度,从而推动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稳步发展,促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层次融合。

(六)保障校园安全

落实《双鸭山市加快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加强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大对学校安防建设的投入,切实提升学校安全防护能力。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澳门金沙城中心中小学校力争达到安全“三个百分之百”工作目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健全“两台账、一图、一栏、一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任务。研究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供信息支撑,做好人员培训,使双重预防机制在学校安全工作中能够充分运用。

原文件下载

政策解读